您的位置: 星辰在线

【走向胜利——决战决胜市州巡礼】产业振翅 “雁”翎生辉——衡阳市脱贫攻坚的生动实践

滚动新闻 | 2020-08-10 19:47:04
星辰在线 | 作者:颜斌 刘建光 李毅 李茁 徐德荣 | 编辑:乐先文

  产业振翅 “雁”翎生辉

  ——衡阳市脱贫攻坚的生动实践

  (7月3日,常宁市塔山瑶族乡,瑶胞在采摘夏茶。近年,该乡种植高山有机茶4.5万亩,带动1200余名贫困劳动力人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成俊峰 摄)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颜斌 刘建光 李毅 李茁 徐德荣

  回雁峰头,百里衡阳如画。

  这座全国唯一的抗战纪念城,曾以血肉精魂写下不朽篇章。如今,另一场载入史册的决战到了关键时刻,铁血衡阳,慷慨如昨。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誓要夺取全面胜利。

  站在历史节点,雁城衡阳,重燃超凡智慧和勇气,以产业为翼,带动就业、消费齐兴,精准施策,砥砺攻坚。

  大雁飞天,翎羽生辉。

  

  山茶园里,欢歌笑语。

  清晨爽朗,常宁市塔山瑶族乡的姑娘们荷露采茶,兴致来时,唱起婉转瑶歌,引得游客驻足欣赏。

  赏的是诗情画意民俗风情,唱的是脱贫致富美好生活。

  眼前的景象,塔山瑶族乡东江村建档立卡贫困村民周月秋感慨“看不够”。

  75岁的周月秋,见证了实施精准扶贫7年来瑶乡巨变。这位在穷山沟苦了大半辈子的老人,如今仍闲不住,不仅种着1亩茶叶,还抽空养养蜂,并加入了村里养牛合作社。有合作社分红,加上卖茶叶和蜂蜜的钱,小日子过得很滋润。以前为给妻子治病负债致贫,如今阴霾一扫而空。

  

  (7月3日,常宁市塔山瑶族乡,瑶族同胞在采摘夏茶。近年,该乡把茶业作为农业支柱产业发展,种植高山有机茶4.5万亩,带动1200余名劳动力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全乡510户贫困户均通过土地流转、劳务用工、入股分红等形式增收。 成俊峰 摄)

  周月秋招呼记者上门做客,捧出一个神秘的本子:“这是去年过年,儿媳妇在家写的字,好看吧!”打了几十年光棍的儿子讨了有中专文化的老婆,是周月秋老人最骄傲的事。如今的瑶乡,再也不是“媳妇不敢嫁进门”的穷山沟。

  兴旺的产业,让瑶乡长出美丽的翅膀。

  目前,塔山种植高山有机茶4.5万亩,年创收3600万元以上。当地510户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劳务用工、入股分红等,人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塔山先后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建设示范乡。

  绿水青山,今是金山银山。

  瑶家妹采茶而歌的动人景象,让越来越多的人心向往之。有着瑶乡风情、茶旅观光、自然景观的丰富体验,瑶乡游越来越热。如今塔山年接待游客近10万人次,旅游收入超过600万元,带动210名贫困群众增收,获评全国一二三产业融合强镇。

  塔山北顾,衡阳产业扶贫的版图徐徐展开。

  

  (衡阳县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金兰镇泉隆新苑,总投资600多万元的就业扶贫车间——湖南国立宝泉金兰分厂于5月投产,贫困搬迁户实现了楼上住家,楼下就业。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刘建光 摄)

  衡阳是“全国油茶之乡”,去年油茶一二三产业创产值189.74亿元,4.24万户贫困户从中受益,油茶产业扶贫四处开花。

  耒阳市设计灵活分红模式,建油茶扶贫基地10个、面积3800亩,帮助3800户贫困户脱贫。

  常宁市推行“贫困户+公司+合作社”模式,实现“一户一亩”油茶林全覆盖。“油茶小镇”西岭镇走出油茶种植、林下养殖、旅游休闲融合发展之路。

  衡南县主推贫困村组建合作社建油茶庄园帮扶模式,截至去年底,建成油茶庄园28个,油茶造林面积达7500亩……

  

  (近年,常宁市塔山瑶族乡把茶业作为农业支柱产业发展,种植高山有机茶4.5万亩,带动1200余名劳动力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全乡510户贫困户均通过土地流转、劳务用工、入股分红等形式增收。 成俊峰 摄)

  同一个产业,不同发展模式。

  针对产业扶贫,习近平总书记曾给出“因地制宜”“稳定增收”“促进扶贫产业持续发展”等诸多路径。

  将“因地制宜”发挥到极致的油茶产业扶贫“衡阳模式”,让油茶树成为名副其实的“摇钱树”。

  “一棵茶树一斤油,子子孙孙不用愁;百亩油茶万斤油,讨了媳妇又盖楼。”村村传唱的乡谣里,透着产业持续发展、农民稳定增收的喜悦。

  正是衡阳好风景,山花开时又逢春。

  今年5月,衡阳市委书记邓群策来到衡山县贯塘乡,400亩朝天椒长势喜人,其中近一半由贫困户种植。

  山间暖风拂面,邓群策叮嘱,产业扶贫是最有效的扶贫模式,要针对自身实际和特点,发展特色产业,错位发展,形成“一县一特”“一村一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带动贫困户稳步增收。

  从2014年到去年底,衡阳市贫困人口从32.4万人减至1.65万人,贫困发生率由7.1%降至0.26%。

  蓄力饱满的“衡雁”,向着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振动产业发展强劲翅膀。

  

  楼上安家,楼下就业。

  金兰镇泉隆新苑,这个衡阳县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颇有些安居乐业“桃花源”的味道。

  单亲妈妈刘诗燕,就在楼下湖南国立宝泉金兰分厂就业扶贫车间上班。每天中午下班后,她要赶回家为孩子们准备午饭。上下楼之间,不到100米路程,让她从容了许多。

  邻居王偶红刚住进新家时,有些不适应,面朝黄土半辈子,现在基本脱离务农。经车间培训上岗,她不仅掌握了新的技能,也慢慢喜欢上新的工作,年收入3万元左右,生活无忧。

  这样的“扶贫车间”,在衡阳市有370家,为3615名贫困群众带来“新生活”。

  支撑他们的,是不断壮大的各色产业。

  今年4月,衡阳市出台《关于加快全市就业扶贫车间建设的通知》,将从事贸易流通、乡村旅游、种养加工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纳入就业扶贫车间,加大扶持力度。

  产业越发达,“雁巢”越安稳。

  除扶贫车间外,衡阳还有就业扶贫基地127个,共吸纳贫困劳动力2840人。

  

  (7月3日,常宁市西岭“油茶小镇”生机盎然。常宁市西岭“油茶小镇”是我省首批农业特色小镇,也是常宁油茶核心产区,全镇油茶产业产值占比达76%。 成俊峰 摄)

  在衡东县,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聚味堂公司,解决贫困群众就业65人,并发挥“衡东土菜”特色品牌优势,带动500余户贫困户人均年增收2000元。

  在衡阳县,“国家级就业扶贫基地”得阳鞋业有限公司,吸纳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139人。该公司到边远乡镇、村、集市举办招聘会,并成立专门培训中心,对贫困劳动力进行重点培训。

  扶智,更扶志。在产业兴旺影响下,越来越多昔日贫困户把“雁巢”搭成“金窝窝”。

  “全国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典型人物”凌帆,在2016年返乡创业之初,系衡阳县石市镇石市社区建档立卡贫困居民,资金、技术、市场,困难一个比一个大。

  不甘贫穷的志向,成为凌帆走向成功的动力源泉。在政府帮助下,办理贷款,参加培训班,接受技术人员现场指导……凌帆注册的衡阳态美花卉园林有限公司,到去年扩建完成110亩鲜花基地,成为湖南最大鲜切花种植基地。

  如今,凌帆的公司年收入500万元以上,还帮扶了130户贫困户,为26人解决就业岗位。

  一座座“雁巢”日益华美,构成雁城脱贫攻坚大美画卷。

  截至去年底,衡阳市原有贫困劳动力135787人,通过各种渠道转移就业91751人。

  在产业之翼带动下,期望中的美好生活正加速实现。

  

  七月山头,桃红柳绿。

  贫困户匡海波和其他果农无心欣赏,4万公斤红桃销路受阻,这几个来自祁东县步云桥镇圆山村的汉子急得不知所措。

  衡阳市消费扶贫管理中心收到求助,马上联系合作方湖南达漫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匡海波的桃子迅速在电商平台上架,单日最高卖出1.25万公斤。

  目前,超过25万名贫困户在该公司电商平台上架扶贫产品,覆盖衡阳12个县(市、区),累计销售额达1290万元。

  截至今年6月底,衡阳贫困村农产品在电商平台累计销售额达2亿元。

  “云端”消费市场崛起,为羽翼丰满的扶贫产业吹来阵阵东风。

  

  (常宁市西岭“油茶小镇”是我省首批农业特色小镇,也是常宁油茶核心产区,全镇油茶产业产值占比达76%。 成俊峰 摄)

  去年6月,衡阳发布《关于开展消费扶贫助力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提出9种消费扶贫方式,其中就包括和电商企业共建衡阳市消费扶贫管理中心。

  和“云端”市场一同兴起的,还有会展市场。

  去年8月,衡阳市在全省率先启动“消费扶贫,衡阳在行动”。启动仪式举行当天,现场展销扶贫产品300余种,26家单位(企业)当场签订购销合同,签约金额达1.5亿元。

  今年1月,衡阳市消费扶贫产品交易博览会暨消费扶贫年货节举办,100余家扶贫企业参展,累计销售额达6100万元。

  截至目前,衡阳市共举办展销类活动65场,销售金额达3亿元。

  结合其他消费扶贫手段,衡阳市贫困地区农产品累计销售额已超6.5亿元。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周月秋家的茶叶、凌帆家的鲜花、匡海波家的红桃等,因为消费市场勃兴,成为了紧俏货。邓群策提到的“一县一特”“一村一品”产业格局,已基本形成。

  即使面对困难,亦毫不畏惧。

  为减轻疫情影响,衡阳持续加大扶持力度,保障产业扶贫项目生产、储存、运输、销售各环节环环紧扣,一面利用“互联网+”拓宽销售渠道,通过国家“扶贫832”、衡阳消费扶贫管理中心等平台,组织各类电商企业开展线上销售;一面组织全市机关与企事业单位,优先集中采购贫困地区农产品。

  智和勇,刻在衡阳骨子里,助其展翅翱翔。

  原载《湖南日报》8月10日01版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