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星辰在线 >> 长沙新闻网

执法工作接“地气” 临时老建筑拆出了新“朋友”

其他新闻 | 2024-04-20 16:11:32
星辰在线 | 作者:编辑:李冰清值班主任:陈贝贝值班编委:王重浪

  星辰在线4月20日讯(星辰全媒体记者 雨轩)在城市发展中,如何在法律的铁面无私与民众的生活温情之间找到平衡,是每一位城市管理者面临的挑战。长沙,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以其一次“接地气”的执法行动,向我们展示了如何在法治与人文关怀之间,绘出一幅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

  2023年夏天,长沙芙蓉区车站路上一处100多平方米的临时建筑,因过期而面临拆除的命运。这不仅是一次普通的执法行动,更是一场关乎民生冷暖的考验。涉及的四位经营户,他们的生计、家庭乃至未来,都被这场突如其来的变故牵动。而这种矛盾,正是城市管理中常见的棘手难题。

  “这么短的时间怎么可能全部搬出去,还要恢复门面?不可能!”二房东唐先生的焦急情绪收到限期拆除决定书时达到了顶点。他的一部分“临时门面”属于过期临时建设,限十五日内拆除。

  2023年6月,正值长沙市大力整治临时建设的关键时期,芙蓉区车站路这处100多平方米的将要被拆除的临时门面,涉及4个经营户。唐先生是二房东。他和4户经营户签订的合同在12月底到期。按惯例,下半年生意才会好转,这一拆,说不定年前的销售旺季就泡汤了,租户们听到这个消息,一下子就炸锅了。

  “这里还有燃气管道、空调设备,还堆着上百万元的货物。短时间内不可能全部搬出去。”

  长沙市自然资源和规划行政执法支队芙蓉区大队大队长谢时英回忆说,按照全市过期临时建设整治安排:该拆除的一定要拆除到位,该整改消除隐患的坚决整改到位。可每一个经营户背后都是一个家庭啊,这工作该怎么做?

  面对法规的刚性要求与商户们的焦虑不安,谢时英深感责任重大。

  芙蓉区五里牌街道人大工委主任喻林,被街道委派协助芙蓉区执法大队拆迁任务。他说:第一次约租户和业主见面的时候,租户们情绪非常激动。

  “我觉得这件事不能这么做,要换个角度,站在老百姓的角度想问题。”喻林深知,执法不应仅仅是冷冰冰的法规执行,更是对市民生活影响的深刻考量。他与谢时英商议,向上级部门提出了“适当延缓拆除期限”的请求,旨在帮助商户度过服装零售的黄金期后再行拆除,这一建议得到了积极回应: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帮助经营户度过服装零售黄金期后,再按期组织拆除。

(长沙芙蓉路解放东路某门面拆迁前的样子。供图/喻林)

  业主单位,是一家国有企业,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

  “临时建设这部分房屋一定要拆除,还要请业主单位承诺对租赁户给予相应补偿。”这是喻林代表租赁户提出的要求。

  在一系列交涉与努力之后,业主单位同意减免商户租金,并补偿因拆除造成的损失,包括装修、招牌等额外成本。

  这一系列举措,不仅缓解了商户的燃眉之急,也让执法行动获得了广泛的认同与支持。

  二房东唐先生听闻这个结果,心中的石头落了一半,他的情绪也由开始的愤怒慢慢软化下来。他开始主动配合,租户的抵触情绪也没那么强烈了。

(执法队员和二房东在现场指挥临时建设门面拆迁。供图/喻林)

  被拆迁的这四家经营户,是临时建设拆除中受影响最大的人,每家背后都要靠着小小的门面养家糊口。

  最终,在共同努力下,租户们同意自己撤场并拆除临时建设。

  “真心感谢喻主任和谢队长这么‘接地气’的干部,帮我们办延期手续,跑多个部门盖章。”唐先生说起这件事赞不绝口。

  “临时建设能够顺利拆除,街道干部起到了关键作用。”谢时英非常感谢街道对工作的支持,他说道,通过倾听老百姓的诉求,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这个原本强制拆除的行动转变成了协商拆除的过程,达到了最佳工作效果。在日常工作中,执法部门应与基层干部和群众深入沟通,宣传政策,化解矛盾,突破障碍,既维护法律权威,又切实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

  在安全面前,疏忽大意就会出大事。

  “要和老百姓坐在一条板凳上,他们也没错,损失不能全让他们来承担。”喻林谈起这件事说,基层工作原则性和灵活性一定要结合,临时建设超期了,肯定要拆除,但也要实事求是,照顾到方方面面利益,找到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平衡点,工作也就做通了,蛮干只会给社会添麻烦。要不是资规部门和上级领导充分考虑基层实际情况开绿灯,如果没有给租户充足的搬迁时间,我们肯定也不能圆满完成任务。

  2024年刚开年,唐先生就带着几个经营户搬出了货物,修整了门面,经营户又开始了新一年的忙碌。

  如今,几位租户和喻林、谢时英他们成了新朋友。

  【记者手记】

  此次事件的成功解决,为城市管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城市管理并非简单的法规执行,而是需要在法律框架内,注入更多的人文关怀与智慧。

  站在老百姓的角度思考问题才能破解难题。

  二房东唐先生的态度转变,是此次事件中的一个缩影。从最初的愤怒与抗拒,到后来的主动配合,见证了城市管理从强制到协商的转变。这不仅是法律的胜利,更是人心的融合。唐先生及其他商户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他们与喻林、谢时英等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这种“新朋友”的关系,正是城市治理温度的最好体现。

  谢时英在总结中提到,“通过倾听老百姓的诉求,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我们可以将强制拆除转变为协商解决的过程”。这不仅是对执法方式的反思,更是对城市管理理念的升华。

  这一“接地气”的执法方式,不仅赢得了唐先生及其他经营户的高度评价,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它不仅解决了眼下的冲突,更在市民心中播下了政府以人为本、柔性执法的种子,增强了公众对城市管理的信任和支持。

  城市治理中,法规的执行不应只是冷冰冰的条款,更应是充满温度的行动。这次行动,正是对这一理念的生动诠释。它展示了在法律法规的框架内,如何通过人性化执法,实现公共利益与个人权益的最大公约数。

  而基层干部不仅是政策的执行者,通过倾听、理解和合作,不仅解决了临时建筑的去留问题,更构建了政府与民众之间信任与合作的桥梁,喻林和谢时英的成功调解,凸显了基层干部在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中的重要作用。

  这更是一次社会治理模式的创新探索。它启示我们,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执法部门和地方政府应当更加注重倾听民声,将“接地气”的智慧融入日常工作中,让城市管理既有力度,更有温度。

  总有一条道路,能够让城市的发展与市民的幸福并驾齐驱。当执法者俯下身来,倾听每一颗跳动的心,当管理者用心感受每一份生活的重量,城市的未来,便充满了无限可能。

【来源:星辰在线】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