螃蟹这4个部位竟然不能吃,好多人都吃错了!

广告 - 推广
秋风起,蟹儿肥
又到了螃蟹最肥美的时节
蒸锅一起,鲜味飘起
掰开蟹壳
金黄流油的蟹黄
白玉般的蟹膏
谁能忍住不流口水呢?

但螃蟹虽鲜
并不是每个部位都能随便吃
有些地方藏着污染和毒素
吃错了可能拉肚子甚至中毒
今天就带你搞懂
螃蟹到底哪些不能吃?
怎么吃才安全又过瘾?
01 螃蟹的这四个部位劝你别吃
一只螃蟹结构复杂,可食部分其实并不多。下面这4个部位,吃之前最好剔除:
蟹腮
蟹腮是螃蟹的呼吸器官,在蟹身两侧,像两排灰白色的“小眉毛”。因为它长期过滤水中杂质,容易附着污染物和微生物,比较脏,不建议食用。

蟹胃
打开蟹壳,在蟹黄中间藏着一个透明三角状的囊袋,就是蟹胃。里面装着螃蟹未消化的食物,可能含有泥沙和其他杂质,口感差也不卫生。
蟹心
蟹心是一个白色的六角形薄片,藏在蟹身中央的黑色膜衣下。传统认为蟹心极寒,实际上它可能积累代谢废物,口感也不好,建议剔除。
蟹肠
蟹肠位于蟹肚脐的末端,是一条黑色的细线,类似虾线,里面是排泄物,务必去除。
02 这些才是“精华”放心吃
蟹黄
蟹黄是母蟹的肝胰脏,富含卵磷脂、DHA,蛋白质含量更高达24%,营养高又鲜美。蟹黄的脂肪为17.2%①,这和它好吃有一定关系。它的脂肪酸组成中,68%是比较健康的不饱和脂肪酸②。
蟹膏
蟹膏是蟹的性腺,口感绵密,富含优质蛋白和微量元素。其中,蛋白质含量为15.4%,脂肪含量为9.8%,和鸡蛋接近。
蟹肉
蟹肉是一种低脂高蛋白的健康食物,公蟹、母蟹的蛋白质含量分别为24.2%、22.4%,脂肪较少,钙、锌含量突出,是健身减脂人士的优质选择。
03 这三类人吃蟹要谨慎
螃蟹虽好吃,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吃,以下人群吃蟹需谨慎:
痛风或高尿酸血症人群
熟的大闸蟹嘌呤含量为121mg/100g,属于中嘌呤食物④。痛风急性发作期尽量避免,缓解期可少量品尝,最好避开蟹黄蟹膏。
过敏体质者
对水产品过敏的人千万不要冒险。
消化功能较弱的人群
如婴幼儿、老年人及肠胃不适者,吃多容易消化不良。
特别提醒
蒸熟的大闸蟹蟹黄中胆固醇含量比较高(252mg/100g),是蟹肉的近3倍。因此,血脂异常的人,特别是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还有一些需要限制脂肪和胆固醇摄入的肝胆胰疾病患者,要少吃蟹黄。
04 怎么吃更健康?不要吃死蟹
螃蟹一定要吃新鲜的,因为螃蟹死后可能产生有毒物质如组胺,特别是河蟹。有研究显示:20℃条件下,河蟹死后第3小时和第12小时,组胺含量分别达到6.3mg/100g和7.4mg/100g;即使在4℃条件下冷藏,第24和第72小时,组胺含量也分别达到4.5mg/100g和9.1mg/100g④。
而摄入8-40mg组胺就会引起轻微中毒,超过100mg时,可引起严重中毒。中毒后会出现头疼、恶心、呼吸困难、心悸、红疹、高血压、呕吐等过敏性中毒症状,严重时还可导致休克,危及生命。
彻底煮熟,拒绝生腌
醉蟹、生腌蟹虽然鲜美,但可能含寄生虫和细菌为了杀死寄生虫和有害病原体,要在100℃的高温下持续蒸煮20-30分钟,达到充分的杀菌消毒作用。尤其是孕妇和体弱者务必吃全熟蟹肉。
清蒸最保留营养
清蒸能最大程度保留螃蟹的鲜味和营养素,蘸点姜醋汁不仅能去腥,还有助驱寒。
不要过量食用
所有的饮食都是要注意适量的问题,螃蟹虽好,也不能多吃。一般成人吃个1-2只满足下口腹之欲就好,单靠吃螃蟹吃饱了那可能摄入的脂肪、蛋白质等就超标了。
小时候
蟹肉、蟹黄总是爸妈剥好
递到碗里
张口就吃到的鲜甜
能让人开心一整天
长大后才发现
那样的日子何其珍贵
能和家人围坐
边吃螃蟹边说笑
已是难得的幸福

赠品暖心意,团圆惊喜多
全家体检折上折
高品质检查也能轻松拥有


【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