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星辰在线

老人孩子秋季反复感染?感染科医生解惑:非免疫力差,做好3点

资讯热点 | 2025-11-17 16:25:57
星辰在线 | 编辑:丁辰欢

  秋意渐浓,天气转凉,不少家庭又陷入了“孩子感冒刚好,老人又中招”的循环中,很多家长和子女不禁感叹:“是不是老人和孩子的免疫力太差了?”

  其实不然,老人和孩子秋季反复感染,首要原因往往并非简单的“免疫力差”,而是与一系列特定因素有关。 盲目进补、滥用提升免疫力的药物,可能还不如做好以下几件小事来得有效。

  一、解惑:为何“免疫力”不背全锅?

  人体的“免疫力”并非越强越好,而是一个需要“平衡”的精妙系统。对于大多数健康的老人和儿童,他们的免疫系统是正常工作的。其反复感染的元凶,主要是以下三点:

  1.环境病毒“百花齐放”:秋季是多种病毒活跃的“黄金季节”。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流感病毒、腺病毒等轮番上阵。每一次感染,都是不同的病毒在攻击。孩子在学校、幼儿园,老人在超市、公园,接触不同病原体的机会大大增加,相当于在不断“闯关”,自然显得“病个不停”。

  2.呼吸道屏障功能“季节性减弱”:秋季气候干燥,冷空气刺激会使呼吸道黏膜下的血管收缩,导致供血减少。这使得鼻腔和呼吸道黏膜这道天然的“物理屏障”变得干燥、脆弱,防御病毒的能力下降,病毒更容易乘虚而入。

  3.儿童和老人免疫系统的独特性:儿童的免疫系统就像一个“新兵训练营”,在不断接触和识别各种病原体,从而建立“免疫记忆库”。这个过程必然伴随着频繁的感染,但每次感染都是在为未来的健康“接种”。老人的免疫系统确实存在“衰老”,即免疫衰老。但这并非指免疫力完全失灵,而是反应速度变慢、精准度下降。好比一个经验丰富但动作稍慢的老兵,清除病毒的速度跟不上病毒繁殖的速度,导致感染更容易发生且病程更长。

  所以,问题的核心不在于没有免疫力,而在于敌人太密集,且我们自身的防御工事在秋季出现了薄弱点。

  二、划重点:做好3点,打破反复感染魔咒

  知道了原因,对策就清晰了。感染科医生强调,与其焦虑,不如将重心放在以下三点,为家人建立起坚实的“防护盾”。

  第一点:筑牢“黏膜屏障”第一道防线

  既然病毒是从口鼻入侵,那么保护好呼吸道黏膜就是重中之重。

  保证充足饮水,保持呼吸道黏膜湿润,使其分泌的黏液和抗体(如IgA)能有效黏住并冲刷病毒。

  增加环境湿度:室内湿度维持在50%~60%,可以有效缓解空气干燥对呼吸道的刺激。

  做好鼻腔护理:从室外回家后,可以用生理盐水或海盐水喷鼻、洗鼻,及时清理掉附着在鼻腔的病毒和污染物。

  第二点:切断“接触传播”的关键路径

  手是接触病毒并带到口鼻眼的最主要媒介。

  严格执行有效洗手:用流动水和肥皂(或洗手液),按照“七步洗手法”洗手,持续时间不少于20秒。尤其是在接触公共物品、回家后、饭前便后。

  管住手,不摸脸:反复提醒孩子和老人,不要用手随意触摸眼睛、鼻子和嘴巴。

  公共场所做好防护:在人群密集、通风不良的场所(如医院、公交车、商场),为老人和孩子佩戴合适的口罩。这不仅能防病毒,还能保持口鼻湿润,一举两得。

  第三点:利用“免疫武器”实现精准防御

  在做好基础防护的前提下,主动为免疫系统提供“情报支持”。

  及时接种疫苗:这是最有效、最经济地预防特定严重感染的方式。每年接种流感疫苗和为符合条件的老人接种肺炎链球菌疫苗,可以为他们在病毒高发季提供重要的“盔甲”。对于儿童,务必按时完成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

  均衡营养,而非盲目进补:免疫系统的运作需要能量和原料。保证优质蛋白(鱼、肉、蛋、奶)、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摄入,远比吃各种来路不明的“提升免疫力”保健品重要。蛋白质是合成抗体的基础,维生素A、C、D、锌等微量元素都对免疫细胞功能至关重要。

  总之,面对秋季反复感染,我们需要的不是对“免疫力”的盲目焦虑,而是科学的认知和精准的行动。

  记住感染科医生的这三个核心建议:

  1.内润黏膜——多喝水,用加湿器;

  2.外防接触——认真洗手,戴口罩;

  3.主动预防——接种疫苗,均衡营养。**

  通过这些简单易行的方法,我们完全有能力为家中的老人和孩子,撑起一把坚实的保护伞,平稳度过这个“多事之秋”。

    (本文作者系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 陈丽敏)

【来源:星辰在线】

标签: